据光明网报道,最近这阵子,国际舞台上最让人跌破眼镜的,莫过于美国对印度那说变就变的态度。原本还称兄道弟搞“四边机制”,转头就在关键领域给印度来了个“下马威”。据路透社和印度快报报道,美国商务部近期悄悄更新了出口管制清单中国投资配资平台官网,把印度19家科技企业列入“实体名单”,理由是所谓的“涉军用途”。
更让人觉得有意思的是,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记者会上那副“理直气壮”的样子。前脚还在夸印美关系是“21世纪最重要的伙伴关系”,后脚就说“为了国家安全,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”。明眼人都能看出来,这哪是为了国家安全,分明是美国在打自己的小算盘——既想让印度当遏制中国的“马前卒”,又怕印度发展太快抢了自己的风头。你看,美国对印度的钢铝产品长期加征关税,印度去年向WTO申诉,计划对部分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,结果今年4月美国又把关税提高到26%,彻底撕破脸。
美国这一闹,印度算是尝到了“夹心饼干”的滋味。这些年,莫迪政府一直打着“战略自主”的旗号,在美俄中之间搞平衡。买美国的“阿帕奇”直升机,买俄罗斯的S-400防空导弹,跟中国搞边境谈判的同时又推进“东进战略”。以前美国睁只眼闭只眼,现在直接撕破脸,印度突然发现,自己的“左右逢源”其实全在美国的“算计”里。
展开剩余76%从军事合作来看,印度一直想靠美国的技术提升自己的军工产业,可美国卖的都是“猴版”武器,核心技术死死攥在手里。就说那艘跟美国合作的航母吧,造了十几年还在水里泡着,关键部件动不动就被卡脖子。经济上就更不用说了,美国的关税大棒时不时就挥向印度的纺织品和药品,这次的科技管制更是戳中了印度的“命门”。再比如说,美国对印度输美商品加征25%关税,导致印度对美出口可能减少40%-50%,尤其是纺织品、汽车零部件等领域,印度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被大幅削弱。
这边美国施压,那边俄罗斯也没闲着。俄乌冲突持续,俄罗斯对印度的能源出口倒是没断,但武器供应明显有点跟不上了。印度军队里那么多俄制装备等着维护升级,俄罗斯自己都在打消耗战,哪有多余的精力管印度?这时候的印度,就像站在十字路口,往左走是美国的“高压控制”,往右走是俄罗斯的“力不从心”,往前看还有中国这个“老邻居”的邀请。更有意思的是,印度军方还通过历史提醒来讽刺美国的双标,比如在社交媒体上提到1971年美巴关系,暗示美国在关键时刻靠不住。
就在印度焦头烂额的时候,中国这边发出了明确信号。中方在8月8日正式向莫迪政府发出邀请,希望其在8月31日至9月1日访华,出席上合组织天津峰会,并就边境问题、经贸合作和地区安全等议题展开深入对话。这可不是一般的外交邀请,背后藏着几层深意。
首先,边境问题一直是中印关系的“老大难”。去年在班公湖附近的对峙虽然暂时缓和了,但双方都明白,只有坐下来好好谈,才能找到长治久安的办法。中方这次邀请,摆明了是想把边境问题从“冲突点”变成“合作起点”,只要双方能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,边境地区的稳定就能上一个台阶。再比如说,印度外长苏杰生在上合组织外长会上呼吁缓和边境紧张局势,这为莫迪访华创造了良好的氛围。
其次,经贸合作的潜力太大了。印度想搞“印度制造”,中国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市场,两者互补性极强。美国在科技领域卡印度的脖子,中国却在积极推进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愿意跟印度分享技术和经验。就说光伏产业吧,正信光电与印度SOLARWORLD公司合作建立1GW组件生产线,预计2025年3月投产,这将帮助印度实现可再生能源目标,同时也为中国企业提供新的市场机会。不过,印度在技术吸收后也会采取反制措施,比如对中国光伏产品加征关税,这需要双方在合作中找到平衡点。
再者,地区安全形势复杂多变。美国在亚太搞“小圈子”,搞军备竞赛,搞得地区国家人心惶惶。中国提出的“全球安全倡议”,强调共同安全、合作安全,这跟印度一直倡导的“多极世界”理念其实有不少契合点。如果中印能在地区安全问题上达成共识,那对维护亚太稳定可是件大好事。
从印度国内来看,有不少声音支持跟中国缓和关系。毕竟美国靠不住,俄罗斯靠不上,跟中国搞好关系,既能解决边境问题,又能拿到实实在在的合作项目,对莫迪政府的政绩也是个加分项。但也有一些亲美派和民粹主义者在鼓噪,说什么“不能向中国低头”,这对莫迪来说是个不小的压力。比如说,印度国大党主席卡杰就严厉谴责美国的关税政策,但同时也对中印合作持谨慎态度。
从国际形势来看,美国的“霸权行径”越来越不得人心,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,搞阵营对抗没出路,合作共赢才是正道。印度作为“不结盟运动”的创始国之一,骨子里还是有追求自主的基因的。如果莫迪能抓住这个机会,在中美之间走出一条真正的“平衡之路”,那印度的国际地位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。比如说,莫迪可能在访华期间与普京会晤,展示印度在大国间的独立性。
但话说回来,中印之间的分歧不可能一下子就解决,边境问题、贸易平衡问题都需要时间和耐心。中方这次发出邀请,既是展示诚意,也是给印度一个选择的机会——是继续跟着美国搞对抗,还是回到合作共赢的轨道上来。莫迪政府应该能算清楚这笔账,毕竟国家利益才是最重要的。就像印度前驻美大使阿伦·辛格说的,美国一直避免给印度留下不可靠的印象,但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彻底打破了这种幻想,印度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选择。
说到底,美国的“撕破脸”其实给了印度一个重新审视自己战略的机会。中方的邀请,不是“施舍”,而是基于共同利益的真诚合作。接下来就看莫迪怎么选了,是在十字路口继续徘徊,还是勇敢地迈出合作的一步,这不仅关系到印中两国的未来,也会对整个亚太地区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。我倒是希望,印度能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“大国幻想”,实实在在地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考虑中国投资配资平台官网,毕竟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,靠谱的合作伙伴比什么都重要。
发布于:江苏省久联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